广州向“实”而行:聚焦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科技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8-09 10:55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7740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重点之一。

近年来,广州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稳增长,培育壮大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现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都市消费工业等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共建,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全市工业投资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累计增速,民间工业投资增长18.3%,工业生产稳步恢复,立稳了经济“实心柱”。

日前,由广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相继走进了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医谷产业园、广州民营科技园等企业及产业园区,通过实际案例展现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

以创新突围谋发展

在广州市番禺区桥南-沙湾片装配式污水处理厂,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看到,经由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低碳型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缓缓排出,无色无味。据了解,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0000吨/天,服务人群近20万人,占地仅4500平方米,而传统的同类规模的净水厂则大概需要30亩地。

“相较于传统污水处理厂,我们项目的建设周期也大大缩短。”鹏凯环境董事长、总经理王国彬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桥南-沙湾片装配式污水处理厂于今年4月立项,仅经过3个多月建设就投入运行。

为何建设效率如此之高?

王国彬表示,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需“大兴土木”的方式不同,该公司研发的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先生产预制件再搭建”的方式,大大缩减建设工期之余,还让污水处理厂建设成为了一个个可复制、可大规模应用的标准化产品,开启了工厂化预制污水处理系统新模式。

王国彬还用“2345”四个数字对项目的优势进行了概括:“相较常规污水厂,我们的投资减少20%、占地面积约为常规污水厂占地的1/3、建设周期仅为常规污水厂的1/4以及能耗降低1/5。”

产品创新背后离不开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的支撑。近年来,鹏凯环境的研发投入占公司利润的比例保持在50%以上,研发投入占比增幅在10%以上,同步科研项目保持在10个以上,以激发科技研发活力,促进成果价值转化,拓宽高质量发展“赛道”。

如今,这家广州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实现了发展的突围。据了解,鹏凯环境在全国装配式污水处理设备细分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0%以上,在全国40个区域实现拓荒。其中,装配式污水厂的营业收入占整体营业收入80%以上,利润贡献率达到80%以上,实现公司连续5年收入复合增长率70%,利润复合增长率50%,公司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7月14日,鹏凯环境成功上榜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成为广州2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军团的一员。

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强培育力度,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2022年,广州出台了《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八大行动”和“七大措施”,对 “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持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不断加固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底。

“‘专精特新’这个概念特别好,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来说,只有做‘专’做‘精’,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突围,咱们中小企业也能办‘大事’。”王国彬说。

除了引导新兴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广州近年来亦持续聚焦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白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展厅,陈列的各类历史物件向参观者叙述着这家大型民营企业的创业之路。

“从1979年打铁起步,白云电气历经三代人、六个阶段、四十多年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传统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充分利用转型为绿色智慧能源的践行者和引领者等发展之路。”白云电气党支部书记、总经办副主任宫丹丹介绍。

白云电气于1988年开始专注于电力装备制造领域,逐步发展成为以广州为总部,在广州、南京等11个城市建有16个产业基地,产品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电能质量治理、自动化控制、数字化运营服务,电压等级覆盖0.4kV-1100kV,是国内同行业产品链最全的企业之一,并成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城市轨道交通、核电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核心电力装备及控制系统供应商。

“目前,白云电气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数字化重塑的道路,将积累下来的经验能力对外赋能,帮助其他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宫丹丹说,白云电气所在的广州民营科技园,是全国首个国家级民营科技园。近三年,园区营业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速,其中园区工业产值占白云区的57%。

广州民营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程雪萍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园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半年园区营业收入、工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1.5%、9.8%,工业投资额同比增长79.3%、占全区近80%;先进制造业项目开工报建量、竣工量总面积分别同比增长187%、83%,产业集聚及综合承载能力实现提升。

以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

毗邻南沙港,坐落在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的广东医谷产业园成立于2014年,是一个专注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投资孵化平台。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成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广东医谷产业园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谢嘉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该产业园建立了一套创新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资金、技术、人才、检测、认证等方面的综合运营服务,形成医疗大健康产业综合生态系统,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提升服务效率、提高项目孵化成功率。

嘉检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嘉检生物”)是落户于园区的300家企业之一。作为一家长期立足临床遗传专科领域,旨在为出生缺陷防控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生物医药企业,嘉检生物自主研发了一批试剂、仪器、自动化分析软件,主要用于新生儿筛查、婚前筛查、孕前筛查、糖尿病和帕金森筛查等疾病筛查,为重大出生缺陷疾病的预防发挥重要作用。

嘉检生物董事长张巍博士表示,该公司研发的AmCareSeq2000测序仪及纳米级的测序芯片已获得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纳米级的测序芯片包含了28亿个小孔,可以产出高达480G的数据,突破了国外长期在二代测序上的技术与产业壁垒,实现了国产化测序平台在遗传诊断的广泛应用。

“在广州、南沙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体系的支撑下,我们建厂以来已实现平台核心检验设备、配套检验试剂、配套医用智能分析软件等多项创新成果的自研自产,目前仪器年产能可达1500台次,试剂年产能可达75万盒。”张巍说。

广州润生细胞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阮润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该公司于2019年在南沙成立,主要从事Tvac肿瘤个体化精准联合免疫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探索和开发。相较传统治疗技术,Tvac肿瘤个体化精准联合免疫治疗技术通过基因组、蛋白组和肿瘤免疫学技术,能够达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是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技术方向。

目前,润生细胞医药已在广东医谷产业园建立15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室,包括生物信息、蛋白质组学、多肽合成、细胞免疫四大平台。阮润生表示,润生细胞医药将紧贴市场需求,将专业技术应用于广大医疗机构和患者,打造一个 集科学发展、人才培养、利益共享的创新平台。

“作为园区最早入驻企业之一,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园区搭建的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好处。”百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瑞政介绍表示,百盛生物目前已经上市了大通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HE高清滴染仪、特殊染色仪等,取得了394种相关产品注册证,目前正积极推进免疫组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产品的国产化,立足中国、服务全球。

“以嘉检医学为代表的诊断检验,以润生医药为代表的创新药,以百盛生物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器械正是我们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三大类型。”谢嘉生介绍,该产业园根据各类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特点、共性及个性的服务需求,倾力打造“中创MAX+产业服务体系”,通过建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产业人才服务平台、多边资源共享平台、国际医疗产业创新中心,智慧园区服务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助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历经近10年发展,广东医谷产业园已由当初“一片芭蕉林”的荒地,演化成入驻企业超300家的产业集聚地。其中,上市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未来独角兽企业4家,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从全市来看,广州生物医药聚集效应初显,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19年以来,广州连续出台实施《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广州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广州市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的发展优势和先导地位。

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保持年均增长10%左右,现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6400多家,上市企业达47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特别推荐